Translate

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

東南亞紡織業出走 重返美國

【聯合晚報╱國際新聞組/綜合報導】
2013.12.22 02:46 pm
原來在美國南方蓬勃發展的紡織廠,1990年代相繼關閉或遷往人工較便宜的國家。但是,隨著亞洲地區的薪資、能源和其他成本提高,愈來愈多亞洲紡織業者把工廠遷到美國東南部,使紡織業工作又回到美國。

亞洲地區製造成本提高,愈來愈多亞洲紡織業把工廠遷到美國東南部。圖為巴基斯坦的一家紡織廠。
歐新社
美生產成本已低於亞洲
「華爾街日報」報導說,紡織業在美國的生產成本,已低於中國、印度、土耳其、南韓和巴西。研究結果顯示,2003年在美國紡一公斤紗線要2.86美元,在中國要2.76美元,可是到2010年這種作業在美國的成本為3.45美元,在中國卻暴漲到4.13美元。
浙江杭州的科爾集團即決定投資2億1800萬美元,在北卡羅來納州設廠,可望帶來500個工作。新工廠的電費將比在中國便宜一半,當地政府也給予財務協助。
這種做法還有另一種好處。科爾可能把紗碇運到中美州加工成布料運到美國,免除從中國進口的關稅。
可獲充裕又便宜的能源
這種趨勢顯示全球貿易變遷,如何為設在美國的製造工廠創造優勢。南卡羅來納州商業廳長說,作業成本提高,正促使亞洲公司考慮把工廠搬到美國,而「我們正處於這種成熟周期的尖端」。
印度孟買的ShriVallabh Pittie集團今年10月宣布投資7000萬美元,在喬治亞州興建紡織廠,可提供250個工作。公司主管說,他們想免掉美國關稅,並獲得供應充裕、便宜而又可靠的能源。
孟買另一家Alok工業紡織公司,今年4月也宣布在美國南方設立紡紗廠,以免除美國關稅,電費更不到印度的一成。
中國化纖公司也來設廠
中國江南化纖公司成立的JN纖維公司,9月間也決定投資4500萬美元在南卡設廠,把塑膠瓶變成枕頭和家具的填充材料,並可望製造318個工作。
南卡和喬治亞州官員表示,今年還有更多亞洲紡織業者與他們接洽,雖然紡織業仍不復當年榮景。1993年美國有47萬7300名紡織工人,現為11萬4900人。
關稅也是背後重要推手
紡織業重返美國與關稅也很有關係。美國向紗線課徵5%至6%關稅,布料為10%至12%,衣物為15%至20%。亞洲廠商多年來藉著低廉的生產和運輸成本吸收這些費用,現在卻不得不重新評估整體情況。
【2013/12/22 聯合晚報】http://udn.com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